工程案例
業務范圍
淺談鋼筋混凝土連梁的抗震剪力墻設計
發布時間:2014-05-25
摘要:通過闡述鋼筋混凝土周邊有梁的破壞特點,抗震剪力墻的合理布置與選型,介紹了其計算原理公式,得出幾點設計方案。 關鍵詞:荷載;計算原理;配筋方案
0前言
隨著建筑層面的提升,對于建筑抗震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。近年來地震經驗表明,在宏觀烈度相似的情況下,處在大震級中距下的柔性建筑,其震害要比中、小震級近震中距的情況重的多;理論分析也發現,震中距不同時反應譜頻譜特性并不相同。抗震設計時,對同樣場地條件、同樣烈度的地震,對于不同地區的建筑群的要求不同,需要采用設計地震動的強度及設計反應譜的特征周期來表征。
1鋼筋混凝土連梁的破壞特點
鋼筋混凝土連梁可視為兩端與墻肢剛接連接,反彎點在跨中的反對稱彎曲深梁。在風荷載和水平地震作用下,墻肢產生彎曲變形,使連梁產生轉角,從而使連梁產生內力。同時連梁端部的彎矩、剪力和軸力又反過來減少了墻肢的內力和變形,對墻肢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,改善了墻肢的受力狀態。起破壞形式和分兩種:脆性破壞(剪切破壞)和延性破壞(彎曲破壞)。連梁發生脆性破壞時,喪失了各墻肢的約束作用,將其稱為單片的獨立梁。這會使結構的側向剛度降低,變形加大,墻肢彎矩加大,并且增加P-Δ效應。連梁發生延微裂縫,并形成塑性鉸,塑性鉸仍能繼續傳遞彎矩和剪力,從而吸收大齡的地震能量,對墻肢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,在這一過程中,連梁起到了一種耗能的作用,對減少墻肢內力,延緩墻肢屈服有著重要的作用。但在地震反復作用下,連梁的裂縫會不斷發展,直到混凝土受壓破壞。連梁受力和變形與跨高比較大的細長梁或簡支深梁都有很大的差別,起破壞香臺與其剪壓比、剪箍比、跨高比等因素有關。一般可分為彎曲滑移型破壞、彎曲剪切型破壞和剪切型破壞三種,這些均帶有剪切破壞的特點,延性和耗能指標都較差。
2剪力墻的合理布置及類型
剪力墻的布置應遵循“均勻、分散、對稱、周邊”的原則。
(1) 豎向荷載較大處、建筑物端部附近、樓梯和電梯間以及建筑平面剛度有變化處,宜設置剪力墻,以加強建筑在該處的薄弱環節。剪力墻在豎向宜對齊并直通到頂。如設計中不能全部直通到頂時,也應宜沿高度向上逐漸減少,避免剛度突變。30層以下100 m以內的高層建筑,可以每5層~7層變化一次剪力墻的剛度,向上逐漸減小。
(2) 盡可能將縱橫兩個方向的剪力墻組合在一起,如圖1(a) 所示。圖1(b)的布置,側向剛度和抗扭剛度均較差,故不宜采用。當建筑平面形狀不規則時,剪力墻和柱網不能正交布置。
(3) 剪力墻結構平面布置還應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、墻體構件類型、施工工藝及綜合經濟技術指標等多種因素加以確定。
圖1 規則的平面
3計算原理及公式
框剪結構中周邊有梁柱的剪力墻,在水平地震作用下,由于周邊梁、柱對框內剪力墻具有約束作用,使該墻承載力比普通剪力墻高。被梁、柱所包圍的各墻塊稱為墻單元,下面為該墻的抗剪、抗彎承載力計算公式。
3.1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
其計算簡圖如圖2所示。
周邊梁對墻單元的約束作用,可視作有均布荷載σ1施加于墻單元上、下邊緣。
(1)
周邊柱對墻單元的約束作用,可視作有均布荷載σ2 施加于墻單元左、右邊緣。
(2)
圖2 計算簡圖
式(1)、(2)中:fY1、fY2???周邊梁、柱箍筋強度設計值;
As1、As2???周邊梁、柱箍筋截面面積;
S1、S2???周邊梁、柱箍筋間距;
h01、h02???周邊梁、柱截面有效高度。
剪力墻最不利截面處應力σ 可由力學公式得出:
(3)
將式: 代入式(3)中得:
(4)
其中:
將 和 代入式(4)中并整理得:
(5)
設 并代入式(5)得,
(6)
當 時,得剪力墻中混凝土承載力公式如式(6):
將 及式(1)、(2)代入式(6)得:
(7)
由于剪力墻配有橫向分布鋼筋,其橫向鋼筋的抗剪承載力
(8)
綜合考慮混凝土與鋼筋的抗剪承載力,得公式(9):
(9)
軸壓應力起作用,所有將式(9)中0.167N 寫成 。
從對比試驗可以看出[4],反復加荷的剪力墻抗剪承載力比
單調加載降低15%~20%,為防止地震作用下剪力墻發生脆性剪
切破壞,將抗剪承載力降低20%是必要的。
所以在地震組合時,其偏心受壓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如式(10):
式中:VW???設計剪力值;
N???相應于Vw 的軸向力設計值;
A??剪力墻計算截面全面積;
AW???工形或T形截面剪力墻腹板面積。
其余符號意義見文獻[1]。
3.2 抗彎承載力計算公式
周邊有梁柱的剪力墻在水平荷載作用下,其截面中的平均應變分布規律符合平截面假定,按簡化后的截面應力分布簡圖,如圖3所示。
圖3 截面應力分布圖
可得出剪力墻偏心壓彎承載力計算公式(11):
(11)
式中:MS???彎矩設計值;
AS???周邊柱內受拉鋼筋截面面積;
f???周邊柱內受拉鋼筋強度設計值;
N???軸向力設計值。
值按文獻[1]中規定計算,其余符號意義同前。
4提高連梁抗震性能的配筋方案
傳統的配筋方案及現行規程 推薦的連梁的射進方法對采取傳統配筋方案的連梁的研究開展較早,比較成熟,因其構造簡單、施工方便的特點,為工程界廣泛接受。現行規范為了提高連梁的抗震性能,主要采取了一下綜合措施:
4.1 控制連梁的剪壓比,取與普通框架相同的剪壓比限值。
4.2梁的剪力設計值。安“強剪弱彎”原則進行調整,連梁的剪力增大系數取與普通框架的相同。
4.3 連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驗算。與普通框架梁相比,降低了箍筋部分的承載力(降低20%)(跨高比大于2.5時);當跨高比不大于2.5時,連梁的受剪承載力比跨高比大于2.5的連梁降低10%。
4.4 連梁的剛度折減。由于剪力墻的剛度一般很大,在水平地震作用下,連梁會因為很大的內力而超過截面允許值。因此課考慮在不影響其承受豎向荷載能力的前提下,允許其適當開裂(減低剛度)而把內力轉移到墻體上。這件系數不宜小于0.5,以保證連梁承受豎向荷載的能力。對連梁剛度折減后,仍發生連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不夠時,可區別不同的情況采取如下相應的措施:如果結構的整體剛度較大,計算位移規定的限值小,自振周期小,不滿足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要求時,可采用奸笑連梁截面高度的方法,使連梁的內力減少。如果只是部分連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不足,可對水平地震作用下連梁的彎矩及剪力進行調幅,由于已經對連梁的剛度進行過折減,應嚴格控制調整幅度,并適當提高其余部位連梁和強制的彎矩設計值。如經上述調整仍不符合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要求時,可按剪壓比限值確定剪力,并反算出連梁的彎矩,按“強剪弱彎”原則配置相應的縱向鋼筋。如果不能保證連梁在大震時的延性要求,可按在大震作用下該連梁不參與工作,按獨立墻肢進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下內力分析,墻肢應按兩次計算所得較大內力進行配筋設計。必要時應重新調整結構布置,使連梁的承載力符合要求。
4.5 構造要求。構件的抗震能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與構造有關,構造要求是實現強度驗算的保證,本文提出周邊有梁柱的剪力墻構造要求,供工程設計參考。
(1)剪力墻:厚度不應小于160 mm,且不應小于墻凈高的1/20。墻內水平和豎向鋼筋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0.25%,直徑不應小于準8 mm,間距不應小于300 mm,雙排配置。
(2)梁:截面寬度不宜小于墻厚的2 倍,高度不宜小于墻厚的3 倍。梁內箍筋應沿梁全跨加密設置,直徑不宜小于準8 mm,間距不宜大于100 mm。
(3)柱:截面寬度不宜小于墻厚的2.5 倍,高度不宜小于寬度,柱內箍筋應沿柱全高加密設置,直徑不宜小于準8 mm,間距不宜大于100 mm。
5結語
(1)周邊梁、柱作為框內剪力墻的橫、縱向加勁肋,能加強剪力墻的穩定性,并約束框內墻單元,使剪力墻的承載力得以提高。
(2)周邊有梁柱的剪力墻,在水平地震作用下,如果能保持梁,柱不被剪壞,則整個結構仍可借助梁、柱抗彎繼續工作,可以做到“裂而不倒”,因此除按承載力計算公式得出的配筋外,對于周邊梁、柱還應適當加強。
(3)探討了周邊有梁柱的剪力墻承載力計算公式及構造要求,由于這方面試驗資料不多,對其承載能力、變形能力、耗能能力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。
參考文獻
[1] JGJ3?90,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[S].
[2] 丁大鈞,現代混凝土結構學[M].北京: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,2000:647-662.
[3] 曾斌.結構概念設計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中的應用[D]. 北京:北京工業大學工程,2002.
相關施工技術文章
- 2014-08-09樓盤滲水的原因和解決方法
- 2014-08-09聚氨酯彈性體特點及應用開發
- 2014-08-09化學灌漿技術的特殊性及其應用推介
- 2014-08-09建筑防水標準做法
- 2014-08-09廚衛間防水施工工藝
- 2014-08-09防水材料選購方法及同類材料性能差異
- 2014-08-09有機硅橡膠密封膏的特點和用途
- 2014-08-05屋面防水節點卷材鋪設注意事項
- 2014-08-09建筑防水工程質量驗收的劃分
- 2014-08-09K11防水涂料的施工流程及工程質量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