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火災現場的資料收集
火災事故一經發現,應盡可能早地進入現場或其周圍了解情況。在火災撲滅之后,更應在現場未經破壞時收集原始資料。
(1)起火時間、原因與滅火方式。建筑物的起火時間與火災延續時間應予詳細記錄。火災發生之后,有一個火勢從小到大的發展階段,再經過滅火或空氣、燃料耗盡而火勢減弱直至熄滅。要盡可能地找出火源所在位置,查明失火的原因,這對以后避免火災發生很有意義。不同的受災對象有不同的滅火方式,要說明滅火使用的手段。
(2)火勢蔓延的過程與過火范圍。從火源處開始,通過可燃物的燃燒,過火范圍逐步擴大。火勢常通過門窗、樓梯間、過道、天井等蔓延至其他位置與樓層。火勢能否蔓延與通風條件有很大關系。由于建筑物各部分火燒時間不同,受損的程度也還大有差異。
(3)可燃物品統計。特別對工礦企業,可燃物的品種、數量與存放方式各有不同,應分別查明,記錄在案。還需說明可燃物在火災后的燃燒狀況,如燒毀多少、殘存多少等。
(4)結構損毀程度。鋼筋混凝士結構受不同溫度不同時間的作用,有多種損壞情況。在各個過火區域要分別調查結構損毀程度,例如結構本體是否完好,外觀破壞程度,包括保護層剝落、鋼筋外露、裂縫開展以及構件變形等等。
(5)現場材料取證。火災現場一般都有各種金屬與非金屬材料,如銅、鐵、鋁、玻璃等、它們在經受溫度作用時會發生不同的物理化學變化,鋁與鋁合金在600~700℃、黃銅在900~1000℃、鑄鐵在1100~1200℃會有金屬滴產生;玻璃在700℃時軟化,而在850℃時熔化,在不同過火區域取證這些典型樣品,對火災的鑒定有很大作用。
(6)混凝土取樣。混凝土是組成結構的主要材料,其損毀程度與建筑物修復的關系最大。混 凝土在高溫作用下會發生物理變化與化學反應,當溫度在300℃以下時,混凝土無變化,隨著溫度的升高,水泥水化物(主要是硅酸鈣與氫氧化鈣晶體)將會有顯著的變化。可通過掃瞄電子顯微鏡,拍攝到清晰的照片,再結合X射線衍射分析,能有效地鑒定混凝土受火的損傷狀態。
2火災的技術分析資料
根據現場勘測收集的資料,進行綜合分析,在技術上作出判斷與評估,這些技術分析資料主要有:
(1)結構受火溫度。可根據以下情況綜合分析:
混凝土表面顏色的變化與溫度有關:300℃以下顏色不變,300~600℃轉為粉紅至紅色,600~950℃轉為灰白至淡黃,大于950℃則為灰黃色;現場材料取證(見前述);
- 2014-08-09五合一彩色環保高彈性防水涂料新技術
- 2014-08-09衛浴間選材防水防潮最為關
- 2014-08-09我國防水材料的發展規劃
- 2014-05-19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在軟土地基中的應用
- 2014-08-09納米硅防水材料廁浴間施工
- 2014-08-09室外陽臺,一般用什么防水比較好
- 2014-08-05地下室變形縫滲漏原因與簡易治理
- 2014-08-09居住建筑外墻滲漏質量控制
- 2014-08-05防水的材料很多種衛生間裝修防滲漏
- 2014-07-15鋼結構如何加固